佛山一環高速公路是環繞廣東省佛山市的一條城市快速路,全長99.21公里,總投資約130億元,佛山一環大致呈矩形,因此以邊為段,分成了一環東路、南路、西路、北路四段。和順至北滘公路主干線為一環東路,長36.4公里;北滘至樂從公路主干線為一環南路,長15.3公里,樂從至獅山公路主干線為一環西路,長31.9公里;獅山至和順公路主干線為一環北路,長15.6公里。本項目道路等級主路為新建一級公路兼城市快速路,輔路為城市主干路。主路行車速度100 km/h,雙向八車道,主車道全線封閉不設紅綠燈;輔路行車速度50km/h,兩邊各3條輔道通過立交、匝道等與地方道路連接,最大限度實現快進快出。
本項目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動工建設,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于2006年11月18日建成通車。項目在路橋建造過程中克服了31項技術難題,在生態環保方面完成了9項技術難題,在工程管理方面完成了14項技術難題;取得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工程建設與管理創新實踐》專題獲得了廣東省政府頒發的科技進步特等獎,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215篇,其中SCI檢索6篇,EI檢索39篇,援引次數412次。
項目在建設中在使用新工藝、新技術的領域中攻克了復雜條件下多項路橋建造技術。在國際上率先建成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獨塔多索面混合梁自錨式懸索橋;形成了整套在國際上領先的大跨度自錨式懸索橋建造成套技術;首次提出了離散系統理論和機械型元件的力學分析模型,建立了軟基監控系統,形成一套準確勘察巖溶區的方法和橋梁樁基持力層地質隱患評估、治理及檢測成套技術;率先在國內引入路面質量監控體系,采用適合南方濕熱地區重交通路面結構形式及目標配合比優化設計方法,首次大規模使用TLA改性瀝青路面材料,填補了大面積鋪筑TLA改性瀝青路面的技術空白,為制定相應技術規范提供了科學可靠的依據;在橋梁結構新型混凝土方面成功研制了自密實混凝土、抗酸雨侵蝕和大摻合料新型混凝土,發明了“一種鋼筋混凝圭橋梁的配筋方法和配筋裝置”。提出了新型超薄環氧瀝青混凝土鋼橋面鋪裝結構,發明了“橋面鋪裝辦面粘結劑”。
佛山一環貫穿禪城、南海、順德和三水等4個區的11個鎮街,環內面積519平方公里,輻射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為廣東省內最長的環城公路,是打通佛山大交通、搭建佛山現代化大城市大框架的有形的“大城之道”,同時也是促成佛山產業轉型升級、凝聚佛山五區人心、形成大城市理念、構建大城市建設體制機制的無形的“大城之道”。佛山一環的建成,對密切佛山各組團的溝通聯系,完善和提高路網快速通過能力,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